招商热线:0571-81388888

MEDIA ATTENTION

媒体关注

杭州拱墅区:从“两个归零”看“腾笼换鸟”

发布时间:2016-04-20 10:21:53
     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市拱墅区,也是传统的城郊老工业区。聚集杭钢、杭锅、半山热电厂等“大块头”工业企业,杭州主城区三分之二的燃煤量用在这里,近七成的废气排放和扬尘污染来自于此。产业“笨重”、环境脏乱,一度成了人们对拱墅区“气质”的印象。
     下定决心谋转型,持续发力调结构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拱墅区关停528家工业企业,其中不乏税收十多亿元的“大户”,腾出空间发展信息经济、中高端服务业;全区综合能耗累计下降42%,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了15.63个百分点。
     今年初,拱墅区宣布:实现燃煤量“归零”,工业废水、生活污水直排“归零”。“腾笼换鸟”换出的成效正在显现,一个不仅有历史文化感,更具创意创新力的新兴都市商贸圈展露风采。
    老城区“转战”新经济
     去年年末,杭钢燃烧了50多年的最后一座高炉“熄火”,位于拱墅区的杭钢半山生产基地全线关停,一度引来“集体怀旧”。把杭钢的工业遗存利用起来,将向特色众创空间转型,光是公布的概念规划已让人“眼前一亮”。
    曾被视作杭州城北一大标志的热电厂高烟囱,也已“谢幕”。眼下,一个集购物中心、写字楼、公寓住宅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,正在热电厂地块上加紧建设,预计明年底就能“新妆亮相”。
    近几年,拱墅区的高能耗、高排放企业相继关停转迁,新华集团、半山电厂、杭钢等大企业均完成了无燃煤改造。据环保部门统计,光是杭钢集团半山基地,以往每年就需消耗120万吨原料煤,占了杭州全市燃煤量的一半;关停转型后,除了空出4000多亩土地,还将减排二氧化硫7000吨、氮氧化物3400吨、烟尘3000吨。
    腾换挪移出的土地和空间,新“装”进什么?拱墅区瞄准“智慧经济”、“绿色经济”等新的经济形态,坚定脚步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。  
    像金融产业,就是拱墅区“转战”新经济的“种子选手”。区发改局局长吴伟说,从去年以来,金融产业在全区产业中一直成长最快。在省级“特色小镇”运河财富小镇,主打金融产业链,私募金融、互联网金融、小微金融等创新性金融企业“扎堆”。预计到2017年,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、税收8亿元。
    从最初的村办工业企业,到经营小商品实体市场,再到现在“触网”涉足互联网经济,建华集团的转型路子也颇具代表性。杭州建华文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海洋介绍说,他们创建的“网商城”为网商产业的聚集、提升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,已有100多家电子商务和相关配套企业入驻。
    拱墅区服务业、信息、金融产业为主的中高端产业比重不断在增加,第三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58.39%提升到2015年的75.99%,第三产业占比增速“领跑”全市。
    今年3月,区里还发布了支持培育企业做大新经济规模的系列行动计划。像针对高成长性企业的“大树计划”,重点扶持行业细分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潜力企业;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“旭日计划”,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。
    旧厂房“变身”创业园
    “夕阳厂房嫁接朝阳产业”,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特点可以这么概括。这家互联网企业就在拱墅区一个脱胎于旧厂房的园区内,是电子数据存管和取证这个新领域的先行者。
    公司创始人徐敏说,附近连片的旧厂房,原先有印刷、服装、电子等1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,现在则变为留学生创业园、科技孵化园和拱墅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,见证了全球首个语音电子数据证据保全系统在安存网络诞生。
    随着大批工业企业外迁,拱墅区许多老旧厂房空了出来。这些工业遗存“变身”成为创业创新空间、文化创意基地。
    走进京杭大运河旁的“丝联166”创意产业园,斑驳的锯齿形厂房、带着锈迹的老式纺织机透出历史沧桑,而敞开式的摄影工作室、设计公司、画廊及餐厅、咖啡馆则充盈时尚活力。曾经名气很响的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,如今为文化创意工作者提供创作、展示和交易的平台。工业元素激荡着创意灵感,也吸引来游客驻足。
    前身是化纤厂的杭州文创产业发源地“LOFT49”,在化工厂旧址上发展起来的“西岸国际艺术区”,船坞修理厂改造成体验式的“浙窑陶艺”公园,清代老粮仓引入文化创意企业的“富义仓文创园”。目前,拱墅区已将13处工业遗存保护、改造成为文创产业园区,入驻500多家设计服务业、现代传媒业、信息服务业、影视制作业、动漫游戏业等上规模的企业,近5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年均保持20%以上的增幅。区里率先编制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服务规范,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园首个服务标准,推动产业走得更稳、更实、更远。
    古运河“生长”新风景
    拱墅区有105公里河道,大多流向京杭大运河。原先,越是靠近工厂区,河水往往也越黑,运河成了污水汇集的“锅底”。像后横港河,附近居民捂着鼻子叫它“黑臭河”:河水泛绿发黑,年年暴发蓝藻,水质一直是劣五类。
    近几年,通过封堵排污口、引入水生生物链等办法,后横港河逐步恢复自净功能。眼下,漫步后横港河边,“水下森林”清晰可见。
    到去年底,拱墅区率先实现工业废水、生活污水“零直排”。越来越多像后横港这样的河道重现水清见底、水草繁茂的模样。运河拱墅段也甩掉常态水质劣五类的“帽子”,出境断面水质主要指标优于入境断面。
    水里的生态环境最终能不能实现长效治理,除了靠持续多年的运河综合保护、河道整治,更与岸上的产业转型、结构调整密切相关。
    原来靠工业“撑”起的产业结构,现在服务业占了“大头”,“腾笼换鸟”后的产业形态,给拱墅区带来水清、天蓝、空气好的“绿色福利”。监测数据显示,去年1月至11月,该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62.9%,同比上升10.5个百分点;PM2.5平均浓度60.2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4.9%。拱墅区北面的半山国家森林公园,森林覆盖率超过90%,名符其实成为城市“绿肺”、森林“氧吧”。
    拱墅区委书记许明说,以往产业结构条件下,河道主要是农灌河、排污河、运输河,今后将要朝生态河、人文河、景观河的方向来打造,让“河道景观化,全域景区化”。
    千年古运河杭州拱墅段流淌着浓浓历史文化韵味,成为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。现在拱墅区已沿运河建成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、中国刀剪剑博物馆、中国扇博物馆、中国伞博物馆、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等5个国家级文博场馆,“活态保护”富义仓、香积寺等历史文化遗存。
    以往老杭州人眼里的拱墅区,常和工业企业联在一起,说是主城区,更像城郊结合部,人居环境不理想,千年古运河更是不堪污染重负。如今的拱墅区,运河沿岸生长着新的产业,城市功能不断完善,文化软实力在提升,居民的各种生活配套也大为改观。
    “腾笼换鸟”换出的都市新城区,也承载起民生的幸福指数。难怪从小生活在运河边的居民柴选法连连感慨:“熟悉的地方,新鲜的风景,都快认不出来了。”
 
    来源:“杭州·拱墅”门户网站